一张好的照片,就是合适光圈+合适快门+合适ISO,所以玩摄影首先要练就好光圈、快门和ISO的基本功,这“铁三角”是玩摄影需要最先了解的基础。
一、光圈
通俗一点来说,光圈就是进光孔,它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相机拍摄时的进光量。
光圈以F为标识,如上图所示。光圈越大(数值越小),进光量就越多,反之光圈越小(数值越大),进光量就越少。
同时呢,光圈也对照片的后景虚化有直接作用。
当光圈越来越大(数值越小)时,景深就越来越浅,此时将只有对焦点附近清晰,后景越来越虚化;而光圈越小(数值越大),景深就越来越大,此时前景与后景都会非常清晰。
敲黑板:
① 光圈数值越大,光圈反而越小!② 大光圈,景深浅:背景虚化;小光圈,景深大:背景清晰。
二、快门
快门就是指镜头打开和关闭的过程,它可以控制镜头的进光时间。通常情况下,光源充足时用高速快门;反之在昏暗环境中,就需要低速快门~
在低速快门拍摄时,如果达不到镜头的【安全快门】,建议使用三脚架拍摄。
镜头的安全快门=1/镜头焦距数值s。比如镜头是50mm焦距,那么它的“安全快门”就是1/50s。镜头是135mm焦距,它的“安全快门”就是1/135s。在这种快门下,手持拍摄才能保证画面的稳定清晰。
解决自身拍摄稳定后,被拍摄物体在运动时又该如何选择快门速度呢?
如上图所示,被拍摄物体运动的时候,定格瞬间就需要用高速快门,运动物体速度越快,快门速度也相应要越快;而快门越慢,运动的物体就会在照片中留下运动轨迹,此时就适合拍光轨、车流、瀑布流水等~
敲黑板:
① 快门分母越大,时间越短,快门越快!② 安全快门=1/镜头焦段数值s
三、ISO
ISO就是感光度,也就是相机ccd或coms元件的感光速度。感光度越高,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。也就是说提高ISO 可以弥补光线的不足。
但ISO也是一把双刃剑,ISO值升高,感光度增强的同时,相片的质量会随着ISO值的升高而降低,噪点会变得越来越严重!只有ISO值越低,相片的画质才会越高,相片的细节表现的得越细腻。
目前数码相机可用高ISO一般在3200,足够应付一般情形的拍照。而专业单反,可用的高ISO甚至可达6400-12800。这使得黑暗环境下手持拍摄成为可能。所以我们可以单独将ISO设置为AUTO,或者给一个上限,让相机自动配置即可。
四、三大要素应用
三大要素介绍完了,那具体拍照时该如何调呢?如下图的比喻,拍一张正确曝光的照片就像往马克杯里倒满水。龙头拧大,10秒倒满一杯水;拧小,35秒倒满。都能倒满,我们选择哪种方式?也就好比我们选用“光圈优先”还是“快门优先”一样。先确定我们的要求或者目的。
此时除了光圈,其他如快门和ISO,相机将自动配合。
1.“光圈优先”(A档)时,可以单独控制光圈大小,常用以实现【后景虚化】的目的要求。
2.“快门优先”(S档)时,可以单独控制快门的速度,常用以实现【高速抓拍或者低速拍摄】的要求。
此时除了快门,其他如光圈和ISO,相机将自动配合。
当然,当我们足够了解光圈和快门后,也可以尝试“全手动档”,也就是M档,全权控制光圈和快门,以达到特殊成像需要。
最后在补充一个小知识点:【曝光补偿】
常有朋友问,当被拍摄画面整体雪白或者整体漆黑时。测光都不准。这其实是相机自带测光系统的正常“bug”,我们只要要单独调整一下曝光补偿就可以了,基本规则就是:【白加黑减】
拍摄雪地时,自动测光的画面偏暗偏灰,此时增加曝光补偿。
拍摄黑色背景时,自动测光的画面偏亮,此时降低曝光补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