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镜头之间的视点和动势最好接上
A 视点就是视觉重点,上个镜头的视点结束在画面左侧,下一个镜头的视点就尽量从左侧起;
B 动势变化要顺。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处理,如果你仅仅把动势顺着方向或者快慢“接上”,那么看起来虽然舒服,但是有些楞,好看的动势要像书法,有断有连,有急有停,有粗有细,有开有和。
2.根据音乐,普通镜头的剪辑要故意不压在节奏上,只把重要镜头压在节奏上
为什么这样呢?所有镜头全压在节奏上,第一:很楞,第二看起来像MV,第三,每个镜头都压在节奏上,都很爽,到了牛逼镜头或者该强化的镜头时,再压在节奏点上就没有了更畅快的感觉了;
这是先抑后扬的做法。
3.“刺激-反应”链条
剧情片中,说出的一句话,要接住(用别人的反应、事件的发生或另一句话来接);
爱情片中,抛出的一个媚眼,要接住(用别人的媚眼,幸福的表情等来接);
动作片中,射出的一颗子弹,要接住(东西被打烂,炸弹爆炸,以及人的死亡来接)。
“刺激-反应”链条,是一组镜头最常用的叙事方式之一。给了刺激就一定要有反应,一组镜头才有结束感,结束之后再开始下一组镜头;
新手剪片子,最常犯的毛病就是给了刺激,没反应,不知道怎么就到下一组镜头了。就好像你给别人讲故事,每句话都讲一半,观众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,只觉得不舒服、不好,其实就是你挖的坑没填上,绊到观众了。
4.镜头节奏变化
几个快的,就插一个慢的;几个近景,来一个远景;给出变化,要有能量的变化,带观众过山车。
5.起高潮之前压低,高潮后要安静,再起更高的高潮
通常,开枪爆炸之前,我们会刹住音乐,让整个音响安静下来,说句话或者什么的,再起开枪或爆炸;
这样做是为了让高潮显得更高更有力,通过能量差产生对比,做强效果;
再举《小时代1》先导预告的例子,第四幕是高潮,所以第三幕要低谷一点压抑一点(不管剪辑节奏、速度还是音乐能量都比其他几幕要低),而且,在起第四幕之前,先猛地安静,唐宛如喊出“冲啊!!”后,音乐再响起,进入高潮。
谢谢大家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