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唯一水下博物馆重开馆 解照明摄像等难题

白鹤梁水下保护体及交通廊道模型。

记者 王建新 刘志强  

重庆涪陵白鹤梁,长江三峡地区枯水石刻的典型代表,记录了自唐代以来长江1200余年的枯水水文情况,汇集了黄庭坚、王士祯等数百位骚人墨客的题刻,有“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”和“水下碑林”之称。三峡蓄水后,沉入水面之下的白鹤梁却并未远离世人——为它量身建造的水下博物馆,让游客深入江底观赏题刻成为现实。

2009年,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首次开馆,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在深水中原址保护文物的水下博物馆。过去两年多,白鹤梁曾因技术问题和提档改造闭馆两次。今年3月7日,白鹤梁重新开馆。近日,记者赶赴涪陵,近距离探访沉入江底的千年题刻,带回白鹤梁改造后的最新情况。

地面陈列馆

引入新技术,空间造型规划、功能配套更加丰富

重新开馆的博物馆地面陈列馆内,一块10米长的屏幕吸引了不少游客:一幅水墨动画伴着悠扬的音乐徐徐展开,生动地讲述千年白鹤梁的历史。

“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由地面陈列馆、交通廊道、参观廊道和水下保护体等部分组成。本次提档改造以地面陈列馆为主,展示内容、手法、空间造型规划以及功能配套更加丰富完善。”副馆长黄德建说。

据了解,以往,地面陈列馆展出的只有图片、石刻等,经过提档升级,高精度相纸、亚克力喷印等技术以及浮雕、题刻复原、水墨动画等新元素的引入,让展览变得有声有色。

连接岸边的陈列馆和江底的水下保护体的,是一条91米长、斜度为30多度的扶梯式交通廊道。这是目前亚洲最长的隧道式自动扶梯,单程运行时间为3分钟,扶梯尽头直达与江面垂直距离达30多米的深水中。

穿过斜坡廊道和水平廊道,再跨过一道钢制舱门,便进入了长68米、外径约3.8米的钢质环形参观走廊。走廊壁设23个直径约80厘米的观景窗,8厘米厚的双层航空抗压玻璃,不仅可以抵抗江水压力,也方便损坏时更换。

探头观景窗,游客便可看到四五米外,静卧水中的白鹤梁,这是白鹤梁题刻最为集中的中段,长约50米,保存着140余段题刻。贴近窗边,梁上的石鱼和部分题刻清晰可见。如不过瘾,游客还可借助连接水下摄像系统的遥控指挥台,可放大、变焦、位移,看到每段题刻的所有细节。

黄德建介绍,目前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游客量在1000人左右,预计全年会接待30余万人次,其中外地游客占70%左右。(

没有tag 没有tag
×
×

时光剪影文化

13541204784
  • instagram
  • instagram
  • instagram
  • instagram
  • instagram
  • instagram

媒体矩阵